•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主任致辞
    • 学术委员会
    • 现任领导
    • 联系我们
  • 科研队伍
    • 院士
    • 杰青类青年
    • 优青类青年
    • 青促会会员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技术队伍
    • 管理人员
  • 科研信息
    • 科研进展
    • 重要项目
    • 获奖情况
    • 代表论文
    • 出版专著
    • 发明专利
  • 开放与合作
    • 学术活动
    • 开放课题
      • 开放课题申请
      • 历届开放课题
  • 研究平台
    • 仪器平台
      • 元素和形态分析系统
      • 微区分析观测系统
      • 同位素分析系统
      • 生物地球化学平台
    • 野外台站
      • 台站简介
      • 工作动态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媒体采访
  • 学生工作
    • 学科介绍
    • 招生目录
    • 研究生导师
    • 学生获奖
  • 党建与文化
  • 人才招聘
  •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友情链接
  1. 当前位置:首页科研信息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冰川森林及喀斯特森林汞循环研究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3-11-03【 大  中  小 】

  植被是连结大气圈与土壤圈的关键纽带,在全球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近十年汞研究领域主要进展之一,就是确定了森林生态系统是重要的全球大气零价汞汇。传统森林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主要侧重汞在森林系统中含量、储库、通量及质量平衡,无法追溯相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而汞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可定量示踪物质来源和特征性过程,为解析森林系统汞的循环过程提供新契机。
  汞是自然界中少数的存在三维分馏体系的独特元素。汞同位素的三维分馏体系包括:质量分馏(MDF),奇数同位素非质量分馏(Odd-MIF)和偶数同位素非质量分馏(Even-MIF)。环境中大多的化学、物理及生物过程都能引起汞同位素的质量分馏,但汞同位素的非质量分馏特征极具保守性。因此,可根据森林系统中不同端元的汞同位素指纹特征,建立汞同位素的溯源模型,解析森林系统中各环境介质中汞的来源、分配及迁移过程。
  气候变化导致的土地利用方式,特别是植被分布格局的改变,在汞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球变暖,冰川消融,退缩区植被和土壤从无到有,汞在系统中的传递、分配与积累几乎也是从零开始。与此同时,植被显著改变了区域生源要素的循环过程,特别是土壤有机质的累积、形态演化改变,将显著影响汞的形态演化过程,进而导致迁移、转化途径的改变。

     

 

  图1. 冰川退缩区森林演替序列有机质土壤中POM-MAOM框架下迁移演化累积的示意图

  鉴于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冯新斌研究员团队以海螺沟冰川退缩区森林演替序列为研究平台,结合汞同位素示踪技术,厘清了汞在颗粒态有机质(POM)与矿物结合态有机质(MAOM)分布及其同位素组成特征,解析了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有机质结合汞的来源、累积及其还原过程。本研究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上。一是,POM-MAOM土壤有机质分类框架,能为解析有机质土壤汞累积、迁移及转化过程提供新契机。二是,氮与汞在含量及同位素层面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有机质中巯基与N/O基团对汞具有强络合能力,随着有机质-矿物质复合体形成,将导致汞的相态转化、氧化还原、迁移过程发生改变。

   

     

  图2. 冰川退缩区森林演替序列有机质土壤中POM-MAOM框架下汞与氮分布、化学计量比及其相关关系

   

  图3. 冰川退缩区森林演替序列有机质土壤中POM-MAOM框架下汞与氮同位素组成与森林系统典型端元汞、氮同位素组成

   

  图4. 冰川退缩区森林演替序列有机质土壤中POM-MAOM框架下汞与氮同位素相关关系    

 

  此外,冯新斌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王克林研究团队合作解析了环江典型喀斯特森林汞的沉降、累积及迁移过程。鉴于喀斯特森林土壤不连续、破碎化的特点,研究团队基于生态监测站的大样地,通过高分辨率采样及其汞同位素示踪技术,解析了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森林系统凋落物汞沉降与土壤汞累积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土壤汞来源累积过程。其中,此研究工作的亮点就是发现: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汞超累积,累积程度是坡地区域的10-40倍、基岩的近400倍;而超累积的汞主要来自于峰丛坡地区域土壤侵蚀与洼地有机质-矿物复合体进一步富集吸附过程。

   

  图5. 环江峰丛洼地森林系统大气汞沉降及土壤汞累积过程的示意图

  上述研究成果均发表在环境科学与地球科学研究领域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环境科学与技术》)上。该系列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77272、42122053、42071073)、国家重点研发基金(2022YFF1300703)等项目资助。

  论文信息1:Fei Wu, Luhan Yang, Xun Wang, Wei Yuan, Che-Jen Lin, and Xinbin Feng; Mercury Accumulation and Sequestration in a Deglaciated Forest Chronosequence: Insights from Particulate and Mineral-Associated Forms of Organic Matter.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3 57 (43), 16512-16521; DOI: 10.1021/acs.est.3c03107.

  论文链接1: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3c03107

  论文信息2:Hu Du, Xun Wang, Wei Yuan, Fei Wu, Longyu Jia, Nantao Liu, Che-Jen Lin, Jiang Gan, Fuping Zeng, Kelin Wang, and Xinbin Feng; Elevated Mercury Deposition, Accumulation, and Migration in a Karst Forest.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3; DOI: 10.1021/acs.est.3c05409

  论文链接2: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3c05409

(冯新斌课题组/供稿)  

 

   

    


附件下载:

上一篇:内陆水生系统内源有机质稳定性的研究取得新进展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0851-85891334传真:0851-85891334电子邮件:xudan@vip.gyig.ac.cn
ICP备案序号:黔ICP备130010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