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主任致辞
    • 学术委员会
    • 现任领导
    • 联系我们
  • 科研队伍
    • 院士
    • 杰青类青年
    • 优青类青年
    • 青促会会员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技术队伍
    • 管理人员
  • 科研信息
    • 科研进展
    • 重要项目
    • 获奖情况
    • 代表论文
    • 出版专著
    • 发明专利
  • 开放与合作
    • 学术活动
    • 开放课题
      • 开放课题申请
      • 历届开放课题
  • 研究平台
    • 仪器平台
      • 元素和形态分析系统
      • 微区分析观测系统
      • 同位素分析系统
      • 生物地球化学平台
    • 野外台站
      • 台站简介
      • 工作动态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媒体采访
  • 学生工作
    • 学科介绍
    • 招生目录
    • 研究生导师
    • 学生获奖
  • 党建与文化
  • 人才招聘
  •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友情链接
  1. 当前位置:首页科研信息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内陆水域内源生产增加是导致遗失碳汇的一个重要因素

发布时间:2021-10-09【 大  中  小 】

 考虑残留的陆地碳汇或“遗失碳汇”已成为全球碳循环建模者收支计算的重点,如果不能解释过去和现在的碳源和碳汇,我们就无法对化石燃料燃烧碳排放在地球生物圈中的未来储存做出准确的预测。 

 中科院地化所刘再华课题组综合研究表明,由于全球气候和土地利用的变化,内陆水域的“内源生产”似乎在加强,表现在近几十年来地表水体二氧化碳排放在降低以及溶解有机碳储存和有机碳埋藏在增加,这可能主要与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引起的水生光合作用增加(生物碳泵效应)有关(图1)。 

 通过预估,与内陆水域“内源生产”增强有关的“遗失碳汇”可能达到每年3.8~18亿吨碳当量,但不确定性较大,有待进一步研究。刘再华课题组的研究强调了内陆水体“内源生产”在全球碳循环进一步演化中可能发挥的潜在作用。同时,对未来陆地水生环境对全球碳循环影响的定量估计也可能有助于指导如何减少水体碳排放,从而增加陆地水生生态系统碳汇(碳中和)所需的行动。 

 相关成果以综述形式受邀发表在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  

  图1  气候变化(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增加等)和土地利用变化(养分输入增加,包括溶解的无机碳、氮、磷等)

增加内源生产(AP),从而减少内陆水域的CO2排放,增加溶解有机碳(DOC)和沉积有机碳(SOC)储存的概念模型 

全文链接: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eart.2021.620513/full 

                                                                                                                                                (环境室刘再华课题组供稿)

                                                                                                                         


附件下载:

上一篇:贵州高原晚新生代隆升历史研究取得新进展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0851-85891334传真:0851-85891334电子邮件:xudan@vip.gyig.ac.cn
ICP备案序号:黔ICP备130010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