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主任致辞
    • 学术委员会
    • 现任领导
    • 联系我们
  • 科研队伍
    • 院士
    • 杰青类青年
    • 优青类青年
    • 青促会会员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技术队伍
    • 管理人员
  • 科研信息
    • 科研进展
    • 重要项目
    • 获奖情况
    • 代表论文
    • 出版专著
    • 发明专利
  • 开放与合作
    • 学术活动
    • 开放课题
      • 开放课题申请
      • 历届开放课题
  • 研究平台
    • 仪器平台
      • 元素和形态分析系统
      • 微区分析观测系统
      • 同位素分析系统
      • 生物地球化学平台
    • 野外台站
      • 台站简介
      • 工作动态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媒体采访
  • 学生工作
    • 学科介绍
    • 招生目录
    • 研究生导师
    • 学生获奖
  • 党建与文化
  • 人才招聘
  •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友情链接
  1. 当前位置:首页开放与合作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南京大学李伟强教授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3-04-07【 大  中  小 】

  应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地化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南京大学李伟强教授于4月6日访问地球化学研究所,并在环境室三楼学术报告厅作题为“低温过程的K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地化所科研人员及研究生约6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报告由刘承帅研究员主持。

  李伟强教授首先介绍了钾元素及其同位素的基本概念,详细阐述了钾同位素分析方法的发展历史,系统地讲解了当前钾同位素高精度分析方法,包括冷焰+高分辨和碰撞反应池等模式。随后,报告重点介绍了南京大学在钾同位素分析领域采用热焰(hot-plasma)+高分辨取得的最新进展。进一步提出并介绍了钾同位素在地表低温系统中的应用,可解析大陆风化、流域介质运移等过程中钾的地球化学行为,为钾的全球循环提供了新的视野。最后,展望了钾同位素在古环境领域的应用,涵盖气候变化和生物灭绝等地质大事件,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李伟强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启发性强,使与会听众受益匪浅。
李伟强教授作报告
报告会现场 
  报告人简介:李伟强,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2009年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地球与行星科学系获得地球化学博士学位。2009至2014年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任博士后和助理研究科学家。2013年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2016年获得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李伟强教授在过去十多年里致力于开发与应用非传统金属稳定同位素(K、Sn、Mg、Fe)等新的地球化学工具,研究关键地质过程和地质事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包括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Analytical Chemistry等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Nature Index期刊25篇;于2019年起任EPSL的编委,2020年起任Geochemistry杂志副主编,2021年起任GCA副主编。

   (刘承帅课题组 供稿,张玉婷摄影)


附件下载:

上一篇:南方科技大学梁修雨助理教授、李炜怡副教授学术报告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0851-85891334传真:0851-85891334电子邮件:xudan@vip.gyig.ac.cn
ICP备案序号:黔ICP备130010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