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半岛—青藏高原森林汞碳循环协同观测研讨会暨博士后出站答辩会
2024年11月13-15日,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了“中南半岛—青藏高原森林汞碳循环协同观测研讨会暨博士后出站答辩会”。本次讨论会是基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自主部署“从0到1”原创探索培育项目 ——“三位两维”新观测体系解析中南半岛—青藏高原森林大气零价汞汇纬向演变过程与机理项目,旨在构建大尺度的汞、碳耦合观测网络,全面解析气候/植被格局变化下汞碳循环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服务国家汞履约与“双碳”计划的研讨会。本次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宋青海研究员及其团队成员,贵州大学费学海副教授出席,共计4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袁巍副研究员主持。
会议期间,冯新斌研究员致欢迎辞,并回顾了过去十年间其带领的汞研究团队在森林生态系统汞循环研究中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强调了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强合作,精准量化森林生态系统大气零价汞汇效应。随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的王训研究员,贾龙玉博士,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PALINGAMOORTHY GNANAMOORTHY 副研究员,焦麟杰博士后分别做了题为“中南半岛至青藏高原森林汞循环观测网络(ForMNet)的框架与意义”、“全球森林叶片及凋落物生物量时空动态模拟”、“Eddy Covariance Flux Research and Platforms: Insights from the Global Change Research Group in Yunnan Forest”、“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长期碳交换特征”的学术报告。基于上述报告,围绕森林生态系统汞循环—碳循环这一前沿方向,与会专家及到场学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进一步突出了未来汞—碳合作研究的必要性。此后,围绕着三个议题“关于开展碳通量-汞通量协同观测”、“中老边境磨憨高塔碳-汞循环顶层设想”以及“泰国-马来西亚碳-汞循环研究布局与规划”,专家们进一步展开未来合作构想的讨论,宋清海研究员还专门详细介绍了中老边境磨憨高塔的科学选址和进展情况,做了题为“西南山地森林碳汇子平台观测塔选址建设”的报告。未来双方将围绕马来西亚-泰国曼谷-泰国清迈-中国西双版纳-玉溪元江-景东哀牢山-丽江-香格里拉一线从热带雨林到高山针叶林开展系统性汞-碳通量耦合的合作研究。
会议合影
14日下午,会议召开了罗康博士后和满意博士后的出站答辩,答辩评委针对其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两位博士后也就评委提问做出答复,也和评委间展开了系统讨论。最终,两位博士后的出站答辩结果均为优秀。
(环境室 袁巍/供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