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主任致辞
    • 学术委员会
    • 现任领导
    • 联系我们
  • 科研队伍
    • 院士
    • 杰青类青年
    • 优青类青年
    • 青促会会员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技术队伍
    • 管理人员
  • 科研信息
    • 科研进展
    • 重要项目
    • 获奖情况
    • 代表论文
    • 出版专著
    • 发明专利
  • 开放与合作
    • 学术活动
    • 开放课题
      • 开放课题申请
      • 历届开放课题
  • 研究平台
    • 仪器平台
      • 元素和形态分析系统
      • 微区分析观测系统
      • 同位素分析系统
      • 生物地球化学平台
    • 野外台站
      • 台站简介
      • 工作动态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媒体采访
  • 学生工作
    • 学科介绍
    • 招生目录
    • 研究生导师
    • 学生获奖
  • 党建与文化
  • 人才招聘
  •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友情链接
学生工作
学科介绍
招生目录
研究生导师
学生获奖
  • 当前位置:首页资源库硕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秦海波
    职  称: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邮  件: qinhaibo@vip.gyig.ac.cn
    地  址: 贵阳市观山湖区林城西路99号
    简历
    秦海波,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2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理学博士,日本广岛大学联合培养博士。2012-2017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2017- 2021年在东京大学任“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特任研究员”。2021年9月回国加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任研究员。主要从事有害元素与关键金属元素的分子地球化学与环境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相关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日本JSPS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等项目10余项;在GCA与EST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研究方向
    (类)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同位素地球化学;同步辐射技术在地球与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日本JSPS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等项目
    社会任职
    国际SCI期刊《Geochemical Journal》副主编、《Adsorption Science & Technology》客座编辑
    获奖及荣誉
    [1] 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 
    [2] 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千”层次人才 
    [3] 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 
    [4] 中国科学院刘永龄奖学金优秀奖
    代表论著
    [1] Qin H.B., Yang S., Tanaka M., Sanematsu K., Arcilla C., Takahashi Y., Scandium immobilization by goethite: surface adsorption versus structural incorporation.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21, 294: 255-272.
    [2] Qin H.B., Uesugi S., Yang S., Tanaka M., Kashiwabara T., Itai T., Usui A., Takahashi Y., Enrichment mechanisms of antimony and arsenic in marine ferromanganese oxides: insights from the structural similarity.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19, 257: 110-130.
    [3] Qin H.B., Yang S., Tanaka M., Sanematsu K., Arcilla C., Takahashi Y., Chemical speciation of scandium and yttrium in laterit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control of their partitioning behaviors. Chemical Geology, 2020, 552: 119771.
    [4] Qin H.B., Takeichi Y., Nitani H., Terada Y., Takahashi Y., Tellurium distribution and speciation in contaminated soils from abandoned mine tailings: comparison with selenium.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 51: 6027-6035.
    [5] Qin H.B., Zhu J.M., Liang L., Wang M.S., Su H., The bioavailability of selenium and risk assessment for human selenium poisoning in high-Se areas. China.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13, 52: 66-74.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0851-85891334传真:0851-85891334电子邮件:xudan@vip.gyig.ac.cn
    ICP备案序号:黔ICP备130010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