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主任致辞
    • 学术委员会
    • 现任领导
    • 联系我们
  • 科研队伍
    • 院士
    • 杰青类青年
    • 优青类青年
    • 青促会会员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技术队伍
    • 管理人员
  • 科研信息
    • 科研进展
    • 重要项目
    • 获奖情况
    • 代表论文
    • 出版专著
    • 发明专利
  • 开放与合作
    • 学术活动
    • 开放课题
      • 开放课题申请
      • 历届开放课题
  • 研究平台
    • 仪器平台
      • 元素和形态分析系统
      • 微区分析观测系统
      • 同位素分析系统
      • 生物地球化学平台
    • 野外台站
      • 台站简介
      • 工作动态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媒体采访
  • 学生工作
    • 学科介绍
    • 招生目录
    • 研究生导师
    • 学生获奖
  • 党建与文化
  • 人才招聘
  •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友情链接
  1. 当前位置:首页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付云翀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3-06-21【 大  中  小 】

应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环境室”)的邀请,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付云翀研究员级高工于6月20日上午在环境室三楼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加速器质谱技术与应用”的学术报告。地化所师生共计2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报告由地化所刘彧副研究员主持。

加速器质谱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基于加速器的现代核分析技术,可直接计数丰度极低的放射性核素原子,是全球目前最前沿的超高灵敏度、超高分辨率的大型仪器装备,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考古学等领域。付云翀高工简述了加速器质谱仪的原理和发展历程,介绍了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依托Xi’an-AMS开展的科学研究工作。以7Be-10Be为例,展示了从加速器质谱仪分析方法开发到环境示踪应用研究过程。报告生动有趣,参会师生与付云翀高工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与讨论。

报告会现场

报告人简介:

付云翀,研究员级高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加速器质谱技术与年代学平台技术负责;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优秀会员、西部之光青年学者,关键技术人才。主要从事加速器质谱技术与应用研究。近年来,主持研制快速在线14CO2分析前端设备,填补国内空白;主持研发7Be-10Be-AMS分析新技术,实现平流层弱入侵事件示踪;负责建立AMS分析新技术与新方法,新增3MV Xi’an-AMS可分析核素种类与范围,拓展AMS支撑科技领域。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国内外专利1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中科院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先导B子课题等10余项科技项目。

(环境室刘彧/供稿)


附件下载:

上一篇:挪威水研究院执行院长拉尔森·索尔杨学术报告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0851-85891334传真:0851-85891334电子邮件:xudan@vip.gyig.ac.cn
ICP备案序号:黔ICP备130010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