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主任致辞
    • 学术委员会
    • 现任领导
    • 联系我们
  • 科研队伍
    • 院士
    • 杰青类青年
    • 优青类青年
    • 青促会会员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技术队伍
    • 管理人员
  • 科研信息
    • 科研进展
    • 重要项目
    • 获奖情况
    • 代表论文
    • 出版专著
    • 发明专利
  • 开放与合作
    • 学术活动
    • 开放课题
      • 开放课题申请
      • 历届开放课题
  • 研究平台
    • 仪器平台
      • 元素和形态分析系统
      • 微区分析观测系统
      • 同位素分析系统
      • 生物地球化学平台
    • 野外台站
      • 台站简介
      • 工作动态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媒体采访
  • 学生工作
    • 学科介绍
    • 招生目录
    • 研究生导师
    • 学生获奖
  • 党建与文化
  • 人才招聘
  •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友情链接
  1. 当前位置:首页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花正双特任研究员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1-01-15【 大  中  小 】

 应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郝立凯研究员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花正双特任研究员于2021年1月10日至11日访问地化所,并在环境室三楼会议室作题为“滇藏热泉古菌多样性及其适应性进化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郝立凯研究员主持,全所40余名师生参加学术报告会。


花正双研究员作报告

 研究古菌具有拓展对古老生命体的认知、推演生命如何起源、促进对外太空的探索等重大意义。而目前NCBI公共数据库收录的古菌基因组仅为2000多个,过少的古菌基因组信息局限了对古菌的研究。

 花正双研究员对云南腾冲的热泉样品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多尺度采样,利用宏基因组分析技术,从滇藏热泉生态系统中重构了>1000个古菌基因组,提出了7个新门,极大拓展了对当前古菌多样性的认知。基于历史重构分析,花正双研究员提出曙古菌门和奇古菌门的祖先起源于高温生态系统这一观点,并推测奇古菌的氨氧化功能于高温生境中进化而得,并扩散至海洋生态系统中。


报告会现场

 报告会上,花正双研究员和参会师生从宏基因组技术细节和古菌生物信息学研究思路方面进行了热切的讨论与交流,就很多有意思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回答,参会师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报告人简介:

 花正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特任研究员。2010年获中山大学工学学士学位,2015年获中山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生态与进化及生物信息学。近五年来作为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ISME J和Water Research等期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项目两项。

(郝立凯课题组 黄强/供稿)


附件下载:

上一篇:第三届岩溶青年学术论坛会议二号(第二次)通知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0851-85891334传真:0851-85891334电子邮件:xudan@vip.gyig.ac.cn
ICP备案序号:黔ICP备130010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