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主任致辞
    • 学术委员会
    • 现任领导
    • 联系我们
  • 科研队伍
    • 院士
    • 杰青类青年
    • 优青类青年
    • 青促会会员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技术队伍
    • 管理人员
  • 科研信息
    • 科研进展
    • 重要项目
    • 获奖情况
    • 代表论文
    • 出版专著
    • 发明专利
  • 开放与合作
    • 学术活动
    • 开放课题
      • 开放课题申请
      • 历届开放课题
  • 研究平台
    • 仪器平台
      • 元素和形态分析系统
      • 微区分析观测系统
      • 同位素分析系统
      • 生物地球化学平台
    • 野外台站
      • 台站简介
      • 工作动态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媒体采访
  • 学生工作
    • 学科介绍
    • 招生目录
    • 研究生导师
    • 学生获奖
  • 党建与文化
  • 人才招聘
  •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友情链接
  1. 当前位置:首页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王峥嵘教授访问地化所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6-07-20【 大  中  小 】

  应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陈玖斌、刘耘研究员的邀请,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王峥嵘教授于7月15日-21日对地化所进行了学术访问,并于7月19日下午在环境室三楼学术报告厅做了关于“Sr and Mg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Marinoan cap carbonates: Implication for Neoproterozoic ocean circulation ”的学术报告,于7月20日全天在环境室三楼学术报告厅参加了同位素地球化学研讨会,报告及讨论会由陈玖斌研究员主持,全所部分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学术报告及研讨会。 
      在7月19日下午的报告中,王峥嵘教授详细阐述了Sr、Mg同位素在新元古代盖帽碳酸盐岩中的应用研究,早在635Ma左右地球发生最大气候变化“雪球事件”,冰雪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而其信息主要源于新元古代盖帽碳酸盐岩的研究。王峥嵘教授对盖帽碳酸盐岩中的Sr、Mg同位素的研究为该事件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的视野。报告结束后,王峥嵘教授与研究员、研究生进行了广泛的的学术交流和讨论。
 


王峥嵘教授作报告 


报告会现场

 
       在7月20日全天同位素研讨会中,王峥嵘教授就同位素分馏理论研究与计算、汞同位素非质量分馏、成矿过程、不平衡分馏等研究与所内部分师生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不但就报告内容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还对一些研究中的科学难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进一步讨论和确定了可能开展的合作研究。(张媛媛/撰稿 徐丹/摄影) 

报告人简介: 
     
王峥嵘教授,1991年本科、1999年硕士均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化学系,2005年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球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至2014年期间在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和耶鲁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现在美国纽约城市大学主要从事全球气候变化、同位素地球化学、地幔动力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的教学研究,在地幔、岩石圈、水圈、古气候、高温、低温地球化学等领域发表了很多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 

   


附件下载:

上一篇:珠江有机碳的来源及其控制机理研究取得新认识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0851-85891334传真:0851-85891334电子邮件:xudan@vip.gyig.ac.cn
ICP备案序号:黔ICP备130010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