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主任致辞
    • 学术委员会
    • 现任领导
    • 联系我们
  • 科研队伍
    • 院士
    • 杰青类青年
    • 优青类青年
    • 青促会会员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技术队伍
    • 管理人员
  • 科研信息
    • 科研进展
    • 重要项目
    • 获奖情况
    • 代表论文
    • 出版专著
    • 发明专利
  • 开放与合作
    • 学术活动
    • 开放课题
      • 开放课题申请
      • 历届开放课题
  • 研究平台
    • 仪器平台
      • 元素和形态分析系统
      • 微区分析观测系统
      • 同位素分析系统
      • 生物地球化学平台
    • 野外台站
      • 台站简介
      • 工作动态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媒体采访
  • 学生工作
    • 学科介绍
    • 招生目录
    • 研究生导师
    • 学生获奖
  • 党建与文化
  • 人才招聘
  •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友情链接
  1. 当前位置:首页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美国耶鲁大学王相力博士访问地球化学研究所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5-09-30【 大  中  小 】

 应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肖唐付研究员和朱建明研究员的邀请,美国耶鲁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系王相力博士于2015年9月22至24日对地球化学研究所进行访问。此次访问,王相力博士与环境室相关科研人员就铬、镉、硒等非传统同位素的分析与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Nu Plasma II MC-ICP-MS的仪器操作与调试进行了指导。9月23日上午,王相力博士在环境室三楼学术报告厅作了“Cenozoic Seawater Redox: A Uranium isotope Perspective”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由肖唐付研究员主持,地化所部分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等50余人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王相力博士作报告 

 王相力博士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以洋底Fe-Mn层铀(U)同位素的组成来指示新生代海水中氧化还原状态。新生代造山运动活跃,冰期、间冰期交替频繁,导致海水中氧化还原状态多变。研究发现,Fe-Mn层中U同位素的组成变化与当时海水的U同位素组成变化一致。因此,可通过研究Fe-Mn层U同位素的组成变化来对海水的氧化还原状态进行有效示踪。此外,王相力博士对利用U同位素来推测地球早期生物的形成时间进行了展望。报告会结束后,在场师生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与王相力博士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交流。 

  

报告现场 

 王相力博士,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地质系,现为美国耶鲁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系Postdoc fellow,主要从事铬、铀、硒等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理论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研究。已在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等著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环境室谭德灿、秦海波/供稿) 


附件下载:

上一篇:Landcare Research 的土壤物理学者John Dando访问地球化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0851-85891334传真:0851-85891334电子邮件:xudan@vip.gyig.ac.cn
ICP备案序号:黔ICP备130010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