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主任致辞
    • 学术委员会
    • 现任领导
    • 联系我们
  • 科研队伍
    • 院士
    • 杰青类青年
    • 优青类青年
    • 青促会会员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技术队伍
    • 管理人员
  • 科研信息
    • 科研进展
    • 重要项目
    • 获奖情况
    • 代表论文
    • 出版专著
    • 发明专利
  • 开放与合作
    • 学术活动
    • 开放课题
      • 开放课题申请
      • 历届开放课题
  • 研究平台
    • 仪器平台
      • 元素和形态分析系统
      • 微区分析观测系统
      • 同位素分析系统
      • 生物地球化学平台
    • 野外台站
      • 台站简介
      • 工作动态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媒体采访
  • 学生工作
    • 学科介绍
    • 招生目录
    • 研究生导师
    • 学生获奖
  • 党建与文化
  • 人才招聘
  •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友情链接
  1. 当前位置:首页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中南半岛生物质燃烧排汞的跨境传输研究取得新进展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5-09-29【 大  中  小 】

 生物质燃烧是大气汞的重要来源之一,其排汞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0%。该过程排放的汞具有如下特点:(1)骤发性,即在短时间内排放大量的汞;(2)可携带大量的颗粒态汞,这些颗粒态可促使排放源周边区域汞的沉降量迅速增加,进而加速水体环境的汞甲基化过程,造成潜在生态风险。春季的中南半岛是亚洲森林生物质燃烧最频发的区域,其生物质燃烧过程排放的CO可高达20,000吨。我国西南地区与中南半岛接壤,因此,该区域生物质燃烧过程排放的大量汞无疑是我国西南地区大气汞的重要来源之一。 

 根据在云南普洱县境内的哀牢山长达2年的大气汞、CO及气象监测资料,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冯新斌研究员课题组利用Hg/CO 的相关斜率,后向轨迹模型及二元混合模型对中南半岛生物质燃烧过程排放的汞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气团经过生物质燃烧区到达哀牢山监测站,其大气中的Hg/CO斜率与工业源排放及背景大气的斜率显著不同,与国际上其他地区已确认的森林火灾产生的Hg/CO斜率一致。在春季的哀牢山,25%的气团Hg/CO比值是由中南半岛生物质燃烧排放汞的跨境传输引起。中南半岛生物质燃烧年均排放的汞为11.4 2.1吨,其中2.2 0.4 吨汞沉降到排放源周边区域。而根据2010的全球人为源汞的排放清单报道,中南半岛人为源排放~25 吨汞,这表明生物质燃烧是该区域重要的大气排汞源。对比结果表明,中南半岛生物质燃烧排放的汞是造成当地及我国西南背景地区大气汞浓度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研究受国家973计划项目(2013CB430004)的资助,相关成果(Transboundary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of Hg emission from springtime biomass burning inthe Indo-China Peninsula,doi:10.1002/2015JD023525)在国际地学大气科学顶级SCI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上发表。特别感谢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哀牢山国家野外观测台站的大力支持。(环境室王训/供稿) 

  

 

  图1 哀牢山监测的Hg/CO 比值 


附件下载:

上一篇:Landcare Research 的土壤物理学者John Dando访问地球化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0851-85891334传真:0851-85891334电子邮件:xudan@vip.gyig.ac.cn
ICP备案序号:黔ICP备130010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