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主任致辞
    • 学术委员会
    • 现任领导
    • 联系我们
  • 科研队伍
    • 院士
    • 杰青类青年
    • 优青类青年
    • 青促会会员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技术队伍
    • 管理人员
  • 科研信息
    • 科研进展
    • 重要项目
    • 获奖情况
    • 代表论文
    • 出版专著
    • 发明专利
  • 开放与合作
    • 学术活动
    • 开放课题
      • 开放课题申请
      • 历届开放课题
  • 研究平台
    • 仪器平台
      • 元素和形态分析系统
      • 微区分析观测系统
      • 同位素分析系统
      • 生物地球化学平台
    • 野外台站
      • 台站简介
      • 工作动态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媒体采访
  • 学生工作
    • 学科介绍
    • 招生目录
    • 研究生导师
    • 学生获奖
  • 党建与文化
  • 人才招聘
  •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友情链接
  1. 当前位置:首页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阿尔伯塔大学李龙博士访问地球化学研究所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5-07-23【 大  中  小 】

 应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阿尔伯塔大学地球与大气科学系(Earth & Atmospher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Alberta, Canada)助理教授李龙博士于2015年7月19至7月21日来所进行学术交流访问。 

 7月20日下午李龙博士在金阳新所环境室三楼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Archean S-MIF in deep subsurface fracture waters indicates an ancient sulfur cycle in Precambrian rocks”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陈玖斌研究员主持,李世杰、王仕禄、李心清、郎赟超、李思亮、罗维均、李平等老师及学生5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中,李龙博士首先介绍了他的研究方向及兴趣,然后就其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论述,发现前寒武纪地盾高盐水除具有区别于全球大气降水线的奇特氢氧同位素组成及特有的生物物种外,还具有明显的硫同位素非质量分馏,而这些异常的同位素信号主要来源于围岩,并在后期的生物和地球化学过程中发生了一些改变。研究成果对进一步认清太古代大氧化事件的演变以及生命起源具有重要意义。报告结束后,与会老师及学生与其进行了积极的互动,李龙博士就各位老师和同学在相关研究中的困惑和疑问进行了详细解答。最后,李龙博士就其今后计划开展的工作与大家进行分享,期待与我所在今后开展更多的合作研究。 

 李龙博士,先后于1998年和200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专业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6年于美国Lehigh大学获地球和环境科学博士学位。随后赴法国巴黎地球物理学院(2006-2009)和加拿大加拿大多伦多大学(2009-2012)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至今在加拿大Alberta大学任助理教授并担任加拿大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学术带头人(Canada Research Chair)职位。长期从事氮和氯同位素体系的同位素分馏系数校准和多种同位素体系在地质过程、微生物过程、前寒武纪海洋环境和寻找地外生命等领域的应用。已在GCA,EPSL, JGR,CG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环境室 陈玖斌课题组供稿)。


 


附件下载:

上一篇:中国西南高寒冰川覆盖型岩溶地下水概念模式与岩溶碳汇研究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0851-85891334传真:0851-85891334电子邮件:xudan@vip.gyig.ac.cn
ICP备案序号:黔ICP备130010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