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主任致辞
    • 学术委员会
    • 现任领导
    • 联系我们
  • 科研队伍
    • 院士
    • 杰青类青年
    • 优青类青年
    • 青促会会员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技术队伍
    • 管理人员
  • 科研信息
    • 科研进展
    • 重要项目
    • 获奖情况
    • 代表论文
    • 出版专著
    • 发明专利
  • 开放与合作
    • 学术活动
    • 开放课题
      • 开放课题申请
      • 历届开放课题
  • 研究平台
    • 仪器平台
      • 元素和形态分析系统
      • 微区分析观测系统
      • 同位素分析系统
      • 生物地球化学平台
    • 野外台站
      • 台站简介
      • 工作动态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媒体采访
  • 学生工作
    • 学科介绍
    • 招生目录
    • 研究生导师
    • 学生获奖
  • 党建与文化
  • 人才招聘
  •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友情链接
  1. 当前位置:首页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中科院地化所在ES&T杂志发表水稻富集甲基汞机理最新成果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2-12-17【 大  中  小 】

自中科院地化所冯新斌课题组发现我国西南汞矿区食用稻米是农村居民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以来,水稻富集甲基汞机理研究成为汞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内容。冯新斌课题组针对水稻富集甲基汞机理这一科研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发现稻田土壤是水稻体内甲基汞的主要来源,水稻对甲基汞的富集是一个吸收-运移-富集的动态变化过程。因此,准确评估稻田土壤中甲基汞的生物可利用性成为人体水稻食用风险评估的重要内容。

近期,冯新斌课题组首次采用国际新兴技术——薄膜扩散技术(The diffusive gradient in thin films technique,DGT)原理,自制DGT采样装置,并在水稻整个生长生殖期对稻田土壤中甲基汞的含量变化进行动态监测,研究发现,DGT技术测定的土壤-孔隙水界面甲基汞通量与水稻(Oryza sativa L.)根系吸收土壤甲基汞通量呈显著正相关(R=0.853,p<0.01),且DGT对土壤甲基汞的富集量与水稻果实对甲基汞的富集量呈显著正相关(R=0.768,p<0.05)。这一发现证明DGT技术可用于有效评估汞污染土壤种植水稻可能存在的生态毒性风险。

以上成果以题为“Prediction of Methyl Mercury Uptake by Rice Plants (Oryza sativa L.) Using the Diffusive Gradient in Thin Films Technique”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上(2012,46卷,20期,11013-11020)。

文章链接: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es302187t  (冯新斌课题组 供稿)  


附件下载:

上一篇:“典型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和增汇技术的试验示范”年终总结会圆满落幕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0851-85891334传真:0851-85891334电子邮件:xudan@vip.gyig.ac.cn
ICP备案序号:黔ICP备130010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