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主任致辞
    • 学术委员会
    • 现任领导
    • 联系我们
  • 科研队伍
    • 院士
    • 杰青类青年
    • 优青类青年
    • 青促会会员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技术队伍
    • 管理人员
  • 科研信息
    • 科研进展
    • 重要项目
    • 获奖情况
    • 代表论文
    • 出版专著
    • 发明专利
  • 开放与合作
    • 学术活动
    • 开放课题
      • 开放课题申请
      • 历届开放课题
  • 研究平台
    • 仪器平台
      • 元素和形态分析系统
      • 微区分析观测系统
      • 同位素分析系统
      • 生物地球化学平台
    • 野外台站
      • 台站简介
      • 工作动态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媒体采访
  • 学生工作
    • 学科介绍
    • 招生目录
    • 研究生导师
    • 学生获奖
  • 党建与文化
  • 人才招聘
  •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友情链接
  1. 当前位置:首页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2015年汞污染防治与履行国际汞公约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5-12-21【 大  中  小 】

 12月8日至9日,由我所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清华大学、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等联合主办的2015年汞污染防治与履行国际汞公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学术委员会由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郝吉明院士担任主席、我所冯新斌研究员担任副主席,共有来自国内外多家院所高校、协会及企业等200余人参会。我所冯新斌研究员、陈玖斌研究员等1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会。 

   

  参会代表合影 

   

  冯新斌研究员在作报告 

 会议设三个大会主旨报告,之后围绕中国汞污染及履约需求、汞排放及其环境影响、汞的环境过程、汞污染监测、汞的有意使用、汞污染治理技术等专题开展研讨。冯新斌研究员在会上作了“Overview of mercury pollution in China”的主旨报告,从我国大气汞污染及长距离传输、食用鱼和稻米引用人体汞暴露等方面介绍了我国的环境汞污染现状,认为由于过量捕捞和食物链变短,中国鱼体内甲基汞含量远低于欧美日等国,在我国使用鱼类不会造成水俣病;而水稻具有富集甲基汞的特性,食用汞污染重度地区的水稻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陈玖斌研究员在“汞的环境过程”专题中作了题为“水圈汞同位素非质量分馏”的报告。 

 汞是毒性最强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已于2013年10月在日本水俣市正式签约,正在等待各国政府批准认可。本次会议,为汞污染控制与管理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推动了科研、政府、企业等多方技术交流合作,并为我国汞污染控制与履行国际汞公约提供科技支撑。 

  (冯新斌课题组 供稿) 


附件下载:

上一篇:刘丛强院士当选2016年国际地球化学学会会士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0851-85891334传真:0851-85891334电子邮件:xudan@vip.gyig.ac.cn
ICP备案序号:黔ICP备130010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