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009年,实验室在承担国家各类重大科研任务方面成绩突出。在承担项目的级别和数量都有显著的增加:主持国家“
2005年-2009年实验室承担的重大项目
课题名称 |
编号 |
负责人 |
起止时间 |
类别 |
养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对石漠化过程的响应 |
2006CB403205 |
刘丛强 |
2006.1-2010.8 |
“973”课题 |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的时空格局变化和驱动力 |
2006CB403201 |
王世杰 |
2006.1-2010.8 |
“973”课题 |
西南喀斯特流域物质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生态环境效应 |
40721002 |
刘丛强 |
2008.1-2010.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 |
地表地球化学过程与环境效应 |
O5CZHW1000 |
刘丛强 |
2005.7-2008.6 |
中科院海外合作伙伴计划 |
环境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 |
40525011 |
吴丰昌 |
2006.1-2009.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 |
表生环境中汞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
40825011 |
冯新斌 |
2009.1-2012.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 |
乌江水能开发对流域水环境影响的因素辨识及其表征体系研究 |
90610037 |
刘丛强 |
2007.1-2010.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锑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效应 |
40632011 |
吴丰昌 |
2007.1-2010.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泥炭记录的全新世东亚季风突然变化事件及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
40231007 |
洪业汤 |
2003.1-2006.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乌江流域水库系统中汞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
40532014 |
冯新斌 |
2006.1-2009.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中国煤平均化学成分及煤中环境危害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 |
40133010 |
郑宝山 |
2002.1-2005.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测定地表界面与大气间汞交换通量的驰豫涡旋积累系统研发 |
YZ200910 |
冯新斌 |
2009.7-2011.6 |
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 |
乌江典型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植被生态系统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 |
kzcx3-sw-140 |
刘丛强 |
2004.7-2007.6 |
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 |
西南喀斯特地区天然有机质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效应 |
kzcx2-yw-102 |
吴丰昌 |
2006.11-2009.10 |
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 |
岩溶山地土壤与植被关联退化过程及其调控对策研究 |
kzcx2-yw-306 |
王世杰 |
2007.1-2009.12 |
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 |
我国人为活动向大气排汞的特征及生态环境影响 |
kzcx3-sw-443 |
冯新斌 |
2005.7-2008.6 |
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 |
两湖一库底泥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 |
O8DF070000 |
陈敬安 |
2008.5-2011.12 |
贵阳市科技专项 |
中国汞污染控制能力建设-以贵州省为例 |
O7GW010000 |
冯新斌 |
2007.4-2010.4 |
国际合作项目(挪威) |
珠江三角洲不同环境介质和食物中汞的含量、形态、来源、迁移转化和人体暴露水平研究 |
200809011 |
冯新斌 |
2008.10-2011.9 |
环保公益性项目 |
利用微生物处理低品位含钾岩石高质增值化利用技术研究 |
2008AA06Z108 |
连宾 |
2008.1-2010.12 |
“863”课题 |
贵州典型汞矿区汞污染土壤的修复 |
2008AA06Z335 |
冯新斌 |
2008.1-2010.12 |
“863”课题 |
复合污染湖泊底泥钙化微生物席生态掩蔽技术 |
2006AA06Z339 |
潘响亮 |
2007.1-2009.12 |
“863”课题 |
北山地区近万年的环境变化及其对核素迁移影响 |
O9GJ001000 |
万国江 |
2008.4-2012.3 |
国防科工委放射性废料处置项目 |
云贵高原岩溶山地石漠化坡耕地整治与高效生态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 |
2008BAD98B07 |
世杰 |
2008.1-2010.12 |
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
西南低温热液金属矿集区特色有害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过程及人体健康安全调控 |
2009CB426307 |
肖唐付 |
2009.4-2011.8 |
“973”前期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