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主任致辞
    • 学术委员会
    • 现任领导
    • 联系我们
  • 科研队伍
    • 院士
    • 杰青类青年
    • 优青类青年
    • 青促会会员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技术队伍
    • 管理人员
  • 科研信息
    • 科研进展
    • 重要项目
    • 获奖情况
    • 代表论文
    • 出版专著
    • 发明专利
  • 开放与合作
    • 学术活动
    • 开放课题
      • 开放课题申请
      • 历届开放课题
  • 研究平台
    • 仪器平台
      • 元素和形态分析系统
      • 微区分析观测系统
      • 同位素分析系统
      • 生物地球化学平台
    • 野外台站
      • 台站简介
      • 工作动态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媒体采访
  • 学生工作
    • 学科介绍
    • 招生目录
    • 研究生导师
    • 学生获奖
  • 党建与文化
  • 人才招聘
  •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友情链接
  1. 当前位置:首页科研信息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发现富营养化湖泊中细菌介导磷循环有效调控浮游植物资源利用效率

发布时间:2025-03-24【 大  中  小 】

目前全球湖泊水华形势依然严峻,作为评估浮游植资源获取的生态指标,营养利用效率(RUE)与其生命周期过程息息相关。近年来,较多的研究基于浮游植物功能多样性与环境要素(如气象因子、营养盐、化学计量比等)深入地解释了湖泊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RUE的非线性响应过程。磷是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磷资源利用效率(RUEP)是指单位磷资源所能产生的浮游植物生物量,直接关系到浮游植物的生长效率和水生态功能。微生物作为水生态系统中重要功能类群,可以驱动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然而,关于细菌介导的磷循环如何通过影响生物可利用性来调节浮游植物RUEP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敬安研究员团队张润宇研究员,通过运用16S rRNA测序、高通量qPCR芯片、磷核磁共振波谱(31P NMR)等技术,结合共现网络分析、结构方程和随机森林模型等,研究了高原富营养化湖泊中浮游植物RUEP与细菌群落变化的耦联关系,深入揭示了细菌介导的内源磷释放对浮游植物RUEP的重要影响。

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生长过程RUEP沿水体深度大体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爆发期水体剖面浮游植物RUEP相对较高。网络分析显示,从休眠期到爆发期,浮游植物RUEP的重要性逐渐增加。在不同藻类生长期水柱中检测到高丰度的红球菌属,特别是爆发期与水体Ca2+浓度显著正相关,其通过溶解Ca-P快速补充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盐。细菌作为水体中重要的营养循环参与者,能够通过溶磷菌(PSB)、磷矿化菌(PMB)和聚磷菌(PAB)等多种方式,调节磷的生物可利用性,进而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和资源利用效率。同时,细菌活动显著促进水—沉积物界面磷的释放与转化,通过功能基因调节沉积物中Pi溶解和Po矿化来促进浮游植物RUEP;编码ppk基因促进Poly-P的形成,从而抑制浮游植物RUEP。本研究创新之处在于阐明了细菌介导的磷循环对浮游植物RUEP的调控机制,为水华的风险监测与湖泊富营养化防治提供重要支撑。

上述研究成果发表于环境科学领域重要期刊Water Research。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7724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F0806000)和中国科学院区域发展青年学者项目等资助。

论文信息:Haijun Yuan, Runyu Zhang, Qiuxing Li, Qiping Lu, Jingan Chen. Bacterially mediated phosphorus cycling favors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in a eutrophic plateau lake. Water research, 2025, 277: 123300.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25.123300.

(环境室 张润宇供稿)



附件下载:

下一篇:喀斯特作用动力学与全球变化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文,发现“全球绿化逆转了升温对碳酸盐风化造成的负面影响”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0851-85891334传真:0851-85891334电子邮件:xudan@vip.gyig.ac.cn
ICP备案序号:黔ICP备130010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