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主任致辞
    • 学术委员会
    • 现任领导
    • 联系我们
  • 科研队伍
    • 院士
    • 杰青类青年
    • 优青类青年
    • 青促会会员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技术队伍
    • 管理人员
  • 科研信息
    • 科研进展
    • 重要项目
    • 获奖情况
    • 代表论文
    • 出版专著
    • 发明专利
  • 开放与合作
    • 学术活动
    • 开放课题
      • 开放课题申请
      • 历届开放课题
  • 研究平台
    • 仪器平台
      • 元素和形态分析系统
      • 微区分析观测系统
      • 同位素分析系统
      • 生物地球化学平台
    • 野外台站
      • 台站简介
      • 工作动态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媒体采访
  • 学生工作
    • 学科介绍
    • 招生目录
    • 研究生导师
    • 学生获奖
  • 党建与文化
  • 人才招聘
  •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友情链接
  1. 当前位置:首页科研信息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流域氮污染来源的定量解析取得进展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0-08-12【 大  中  小 】

 氮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限制性因子,已成为全球水生生态系统中备受关注的污染物。受DIC施肥作用的影响,喀斯特地区湖泊生态系统对氮污染的响应更敏感,氮污染带来的生态环境负面效应较非喀地区也更加严重。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目前喀斯特湖泊的氮源定量识别仍是一个难题。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陈敬安课题组以我国喀斯特地区浅水型湖泊—威宁草海为研究对象,应用硝酸盐 15N- 18O双同位素技术,结合水化学,定量解析草海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及其贡献率。结果表明,草海硝酸盐来源主要包括农业活动、大气降水和城镇污水。SIAR模型计算显示,不同来源氮污染的平均贡献依次为农业活动(42%)>大气降水(41%)>城镇污水(17%)。基于此,提出对喀斯特湖泊需进行更为严格的退耕还湖和污水集中处理等氮污染管控措施,本研究为喀斯特湖泊氮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上,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gee.2020.107089。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B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No. XDB40000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612441 ,41807394)等基金项目支持。 

  图1 草海采样点分布图 

  图2 草海硝酸盐各主要来源贡献率统计图 

(陈敬安课题组/供稿)

 


附件下载:

上一篇:喀斯特关键带研究取得新进展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0851-85891334传真:0851-85891334电子邮件:xudan@vip.gyig.ac.cn
ICP备案序号:黔ICP备130010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