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主任致辞
    • 学术委员会
    • 现任领导
    • 联系我们
  • 科研队伍
    • 院士
    • 杰青类青年
    • 优青类青年
    • 青促会会员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技术队伍
    • 管理人员
  • 科研信息
    • 科研进展
    • 重要项目
    • 获奖情况
    • 代表论文
    • 出版专著
    • 发明专利
  • 开放与合作
    • 学术活动
    • 开放课题
      • 开放课题申请
      • 历届开放课题
  • 研究平台
    • 仪器平台
      • 元素和形态分析系统
      • 微区分析观测系统
      • 同位素分析系统
      • 生物地球化学平台
    • 野外台站
      • 台站简介
      • 工作动态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媒体采访
  • 学生工作
    • 学科介绍
    • 招生目录
    • 研究生导师
    • 学生获奖
  • 党建与文化
  • 人才招聘
  •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友情链接
  1. 当前位置:首页科研信息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从理论到实践,喀斯特适生植物的筛选技术体系得以成功建立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8-12-28【 大  中  小 】

 能够适应岩溶干旱、高钙和重碳酸盐、低营养、高pH等典型喀斯特环境的植物称为喀斯特适生植物。喀斯特适生植物能够很好地调节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碳循环和营养循环,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开发利用喀斯特适生植物资源,将会加速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的恢复,提升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水平,美化喀斯特景观,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什么植物适应怎样的特定喀斯特环境?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沿友研究员课题组,通过20多年潜心研究与探索,系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由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的专著《植物的喀斯特适生性检测原理与技术》,总结和集成了吴沿友研究员及其科研团队20余年的相关科研成果,近期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涵盖了植物学、植物生理生态、地球化学、地理学、分子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多种学科;从喀斯特地区的土壤环境特点、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途径复杂性、生态适应性机制多样性等多方面来揭示喀斯特适生植物的适生机理或机制,依据植物喀斯特适生性的检测原理,开发出系列关键检测技术,是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典型范例,对于治理修复喀斯特脆弱环境的植被选择提供了科学技术依据。 

 该书分八章。第一章,阐述喀斯特适生植物的适生机制,探讨植物的喀斯特适生性在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中的作用。第二章,研究逆境下植物碳酸酐酶响应特征,探讨了基于碳酸酐酶作用机制的植物喀斯特适生性检测技术。第三章,研究不同逆境下不同植物碳酸氢根离子利用能力差异,探讨以植物利用重碳酸盐能力来评判植物的喀斯特适生性的方法。第四章,研究干旱逆境下植物的水分信息、细胞的紧张度、叶绿素荧光信息以及根系分泌有机酸等的变化特征,探索基于叶片紧张度、叶绿素荧光参数或根系分泌有机酸特征检测植物喀斯特适生性的方法。第五章,研究了基于生理响应和离子吸收动力学特征的植物耐低营养能力的检测技术;探索基于植物利用硝酸盐能力测定的喀斯特适生性检测技术以及利用根系分泌有机酸特征检测植物抗缺磷胁迫能力的方法。第六章,研究不同逆境下植物光呼吸份额、糖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径份额的变化特征,探索以光合生长力和1, 5-二磷酸核酮糖再生能力来判断植物的喀斯特适生性的方法。第七章和第八章,分别研究室内培养植物和自然生境下植物对逆境的生理响应特征,探讨了室内培养植物和自然生境下植物的喀斯特适生性的综合评价方法。 

 该书得到了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贵州省科学技术厅等部门众多项目的资助。 

(环境室吴沿友课题组/供稿)


附件下载:

上一篇:西南梯级水库内源磷污染机制与原位控制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0851-85891334传真:0851-85891334电子邮件:xudan@vip.gyig.ac.cn
ICP备案序号:黔ICP备130010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