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主任致辞
    • 学术委员会
    • 现任领导
    • 联系我们
  • 科研队伍
    • 院士
    • 杰青类青年
    • 优青类青年
    • 青促会会员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技术队伍
    • 管理人员
  • 科研信息
    • 科研进展
    • 重要项目
    • 获奖情况
    • 代表论文
    • 出版专著
    • 发明专利
  • 开放与合作
    • 学术活动
    • 开放课题
      • 开放课题申请
      • 历届开放课题
  • 研究平台
    • 仪器平台
      • 元素和形态分析系统
      • 微区分析观测系统
      • 同位素分析系统
      • 生物地球化学平台
    • 野外台站
      • 台站简介
      • 工作动态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媒体采访
  • 学生工作
    • 学科介绍
    • 招生目录
    • 研究生导师
    • 学生获奖
  • 党建与文化
  • 人才招聘
  •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友情链接
  1. 当前位置:首页科研信息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汞污染土壤修复取得进展

来源: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布时间:2012-06-20【 大  中  小 】

 汞是一种人体非必需的有毒重金属元素, 具有很强的挥发性、移动性、生物累积性和神经毒性。上世纪以来, 全球范围内爆发的一系列汞中毒事件, 如1956 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爆发的水俣病事件就是由于当地居民食用了甲基汞超标的海产品所引起的。据不完全统计,此次事件造成了上千人死亡,上万人健康受到严重影响,产生的恶劣影响使其被列为20世纪全球十大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之一。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中心,属汞元素的高值区,发育大量的汞矿床和其它伴生有富含汞元素的低温热液矿床。该省金属汞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近80%,境内分布有万山、务川、丹寨、铜仁等大型或超大型汞矿。多年的采矿和冶炼活动使得矿区及其周边土壤遭受严重汞污染,导致农作物汞含量严重超标。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冯新斌研究员所带领的课题组在贵州万山汞矿区开展了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研究人员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和案例,并结合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利用植物修复技术修复汞污染土壤。通过温室和野外田间试验,发现利用硫代硫化物辅助植物修复可以有效提高植物修复效率,并显著降低汞污染土壤中氧化态汞和有机结合态汞的含量。而且土壤中的汞吸收到植物体后,主要是以一种类似黑色硫化汞的形态存在。这些成果已经分别发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2, Volumes 221–222, pp 1–18)和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Volume 46, pp 5361–5368) 上,题目分别为 Remediation of Mercury Contaminated Sites-A Review. 和 Implication of Mercury Speciation in Thiosulfate Treated Plants.     (环境室 汞研究组供稿)


附件下载:

上一篇: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2009年科研成果-----西南矿山环境有害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及效应研究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0851-85891334传真:0851-85891334电子邮件:xudan@vip.gyig.ac.cn
ICP备案序号:黔ICP备130010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