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主任致辞
    • 学术委员会
    • 现任领导
    • 联系我们
  • 科研队伍
    • 院士
    • 杰青类青年
    • 优青类青年
    • 青促会会员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技术队伍
    • 管理人员
  • 科研信息
    • 科研进展
    • 重要项目
    • 获奖情况
    • 代表论文
    • 出版专著
    • 发明专利
  • 开放与合作
    • 学术活动
    • 开放课题
      • 开放课题申请
      • 历届开放课题
  • 研究平台
    • 仪器平台
      • 元素和形态分析系统
      • 微区分析观测系统
      • 同位素分析系统
      • 生物地球化学平台
    • 野外台站
      • 台站简介
      • 工作动态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媒体采访
  • 学生工作
    • 学科介绍
    • 招生目录
    • 研究生导师
    • 学生获奖
  • 党建与文化
  • 人才招聘
  •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友情链接
科研队伍
院士
杰青类青年
优青类青年
青促会会员
研究员
副研究员
助理研究员
技术队伍
管理人员
  • 当前位置:首页科研队伍研究员
  • 研究员
    王世杰
    职  称: 研究员(重大项目首席)
    电  话: 0851-85891338
    邮  件: wangshijie@vip.skleg.cn
    地  址: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林城西路99号;550081
    简历
    王世杰, 男,1966年2月出生,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铀矿地质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物理与矿物材料专业硕士学位;1988-1992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地球科学系从事粘土矿物的实验地球化学研究,获理学博士学位;1994年由同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1995年任研究员、1998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现为贵州省副省长、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站长、国家全球变化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兼职有: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第四纪研究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地球与环境》副主编、《化学通报》、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矿物学报》、《中国岩溶》、《矿物岩石》和《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编委。
    研究方向
    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现代环境格局形成的制约作用、喀斯特关键带物质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喀斯特生态系统景观与格局相互作用过程、喀斯特石漠化评价指标体系与石漠化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
    社会任职
     
    代表论著
    (一)著作
    1.欧阳自远,王世杰等著,1997,《新生代巨大撞击与气候环境灾变》,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欧阳自远,王世杰等著,1998,《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3.汤顺林,王世杰,戚华文,2000,《大地——人类立锥之本》,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4.欧阳自远,王世杰等编著,2001,《地球化学——地球的化学过程与物质循环》,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5.王世杰、张殿发著,2003,《贵州反贫困系统工程》,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6.吴沿友、刘丛强、王世杰著,2005,《诸葛菜生态适应性综合研究》,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7 王世杰、宣焕灿、郑永春、朱丹、黎廷宇、陈敬安,2007,蟾宫览胜——人类认识的月球世界,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p197
    8.胡宝请,王世杰,基于3S技术的区域喀斯特石漠化过程、机制与风险评估,2008,北京:科学出版社,p200。
     
    (二)论  文
    部分责任作者论文
    1.王世杰, 刘秀明, 张峰,2005,贵州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次生石英的裂变径迹测年研究,地球化学,34(1):33-40
    2.Zhou Yunchao, Wang Shijie*, Xie Xingneng, Luo Weijun and Li Tingyu, 2005, Significance and dynamics of drip water responding to rainfall in four caves of Guizhou,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0(2):154-161
    3.周运超,王世杰*,2005,贵州凉风洞洞穴滴水水文水化学过程分析,第四纪研究,2005,25(2):208-215
    4.Zheng Yongchun, Wang Shijie* and Ouyang Ziyuan,2005,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lunar material and its microwave penetration depth, Geochim. et Cosmochim. Acta., Special Supplement, A805
    5.Yunchao Zhou and Shijie Wang*,2005,Hydrogeochemical process and its environmental indication of drip water:Study on four caves of Guizhou, China, Geochim. et Cosmochim. Acta., Special Supplement, A842
    6.王世杰,2005, 岩溶洞穴滴水的元素地球化学与碳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4(suppl.):325
    7.王世杰,李阳兵,2005,生态建设中的喀斯特石漠化分级问题,中国岩溶,21(2):192-195
    8.Yongchun Zheng, Shijie Wang*, Junming Feng, Ouyang Ziyuan and Li Xiongyao, 2005. Measurement of the complex permittivity of dry rocks and minerals: application of polythene dilution method and Lichetnecker’s mixture formula. Geophys. J. Int., 163:1195-1202
    9.谭秋,王世杰*,李阳兵,2005,贵州连续性碳酸盐岩上覆景观特征的定量研究,地球与环境,33(4):70-76
    10.王世杰,欧阳自远,刘秀明,2006,贵州岩溶地区土层的物质来源、成土过程、年代学及与石漠化相关性研究,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5(Supplement):15-19
    11.刘秀明,王世杰*,黎廷宇,2006,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环境替代指标形成的地球化学动力学研究,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5(Supplement):39-41
    12.王世杰,2006,有关喀斯特石漠化研究的一些认识,贵州林业科技,34(1):9-15
    13.容丽,王世杰*,杜雪莲,2006,喀斯特低热河谷石漠化区环境梯度的小气候效应,生态学杂志,25(9):1038-1043
    14.周运超,王世杰*,2006,贵州将军洞上覆土层对滴水水化学特征的影响。环境科学,27(10):1986-1991。
    15.周德全,王世杰*,季宏兵,2006,黔中红粘土的物质来源与成因研究,矿物学报,26:249-256
    16.卢红梅,王世杰*,2006,花江小流域石漠化过程中的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化,地球与环境,34(4):41-46
    17.谢丽萍,王世杰*,肖德安,2007,喀斯特小流域植被-土壤系统钙的协变关系研究,地球与环境,35(1):26-32
    18.Miaoyun Zhang, Shijie Wang*, Fengchang Wu, Xianghong Yuan, Ying Zhang, 2007,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wet precipitation and anthropogenic influences at a developing urban site in southeastern China, Atmospheric Research, 84:311-322
    19.李雄耀,王世杰*,程安云,2007,月球表面温度物理模型研究现状,地球科学进展,22(5):481-485
    20.王世杰,卢红梅,周运超,谢丽萍,肖德安,2007,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性与代表性土样采集方法,土壤学报,44(3):475-483
    21.王世杰,李阳兵,2007,喀斯特石漠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地球科学进展,22(6):573-582
    22.李雄耀,王世杰*,陈丰,欧阳自远,程安云,李世杰,2007,月壤厚度的研究方法与进展,矿物学报,27(1):64-68
    23.容丽,王世杰*,杜雪莲,2007,贵州花江峡谷区常见乔灌植物叶片δ13C对喀斯特石漠化程度的响应,林业科学,43(6):38-44
    24.罗维均,王世杰*,刘秀明,2007,洞穴现代沉积物δ13C值的生物量效应及机理探讨:以贵州4个洞穴为例,地球化学,36(4):344-350
    25.罗绪强,王世杰*,刘秀明,2007,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的氮源及氮素吸收,生态学杂志,26(7):1094-1100
    26.罗绪强,王世杰*,刘秀明,2007,稳定氮同位素在环境污染示综中的应用进展,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6(3):295-299
    27.余海,王世杰*,2007,土壤中钙形态的连续浸提方法,岩矿测试,26(6):436-440
    28.郑永春,王世杰*,冯俊明,欧阳自远,刘建忠,刘春茹,2007,CAS-1模拟月壤,矿物学报,2007,27(3/4):571-578
    29.李雄耀,冯俊明,王世杰*,郑永春, 2007,微矩形谐振腔微扰法测量岩石矿物复介电常数,材料导报,21(11A):178-180,183
    30.谢兴能,王世杰*,周运超,罗维均,2007,洞穴滴水溶解有机碳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响应:以贵州4个洞穴系统为例,科学通报,52(23):2781-2784
    31.李雄耀,王世杰*,程安云,2008,月表有效太阳辐照度实时模型,地球物理学报,51(1):25-30
    32.Xiongyao Li, Shijie Wang*, Yongchun Zheng, Anyun Cheng, 2008, Estimation of solar illumination on the Moon: A theoretical model, Planetary and Space Science, 56:947-950
    33.罗维均,王世杰*,刘秀明,2008,中国大气降水δ18O区域特征及其对古气候研究的意义,地球与环境,36(1):47-55
    34.葛永罡,王世杰*,2008,喀斯特小流域内不同背景区植物解剖结构与植物δ13C的关系研究,地球与环境,36(1):36-46
    35.Xie Xingneng, Wang Shijie*, Zhou Yunchao & Luo Weijun, 2008,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in cave drip waters and their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 changes: Four cave systems as an example in Guizhou Province,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3:884-889
    36.杜雪莲,王世杰*,葛永罡,容丽,罗绪强. 2008,喀斯特石漠化过程的植物叶片δ13C值变化及其环境分析.自然科学进展, 18(4),413-423
    37.罗维均,王世杰*,刘秀明,2008,贵州凉风洞大气降水-土壤水-滴水的δ18O信号传递及其意义,科学通报,53(17):2071-2076
    38.Weijun Luo, Shijie Wang*. 2008,Transmission of oxygen isotope signals of precipitation-soil water-drip water and its implications in Liangfeng Cave of Guizhou,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3(21):3364-3370
    39.杜雪莲,王世杰*.喀斯特高原区土壤水分时空变异分析. 地球与环境,2008,36(3):193-201
    40.容丽,王世杰*,杜雪莲. 喀斯特峡谷区常见植物叶片δ13C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环境科学,2008,29(10):2885-2893
    41.容丽,王世杰*,杜雪莲. 2008, 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区6种常见植物叶片解剖结构与δ13C值的相关性. 林业科学, 44(10): 29-34
    42.彭涛,王世杰*,张信宝,容丽,杨涛,陈波,汪进阳,2008,喀斯特坡地地表径流系数监测初报,地球与环境,36(2):125-129
    43.葛永罡, 王世杰*. 2008, 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区土壤含水量与植物叶片δ13C的关系研究——以贵州清镇市王家寨小流域为例,中国岩溶,27(2):108-114
    44.李世杰,王世杰*,刘燊,李雄耀,唐红,李芃,王涛,2008,100块南极格罗夫山陨石的类型划分及其岩石学特征,极地研究,20(2):177-188
    45.罗绪强,王世杰*,张桂玲,2008,土壤镉污染及其生物修复研究进展,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7 ( 4) : 357~361
    46.程安云, 王世杰*,李阳兵, 王兴理,2008,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看喀斯特学科基础研究的发展,中国岩溶,27(2):165-171
    47.王世杰,容丽,杜雪莲,葛永罡,2008,基于稳定同位素的喀斯特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7(增刊):513-514
    48.Yongchun Zheng, Shijie Wang*, Ouyang Ziyuan, Zou Yongliao, Liu Jianzhong, Li Chunlai, Li Xiongyao, Feng Junming,2009,CAS-1 lunar soil simulant,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43:448-454
    49.Weijun Luo, Shijie Wang*,2009,Transmission of δ13C signals and its paleoclimatic implications in Liangfeng Cave system of Guizhou Province, SW China,Environ Earth Sci,DOI 10.1007/s12665-009-0062-0
    50.姜立君,王世杰*,刘秀明,田世洪,2009,贵州碳酸盐岩风化壳中晶体石英的硅同位素组成及硅质来源探讨,地球与环境,37(1):20-27
    51.姜立君,王世杰*,刘秀明,田世洪,2009,贵州碳酸盐岩风化壳中晶体石英形成条件分析:氧同位素证据,矿物学报,29(1):75-81
     
    部分非第一作者论文
    1.冯志刚,王世杰,刘秀明,罗维均,2007,微地域搬运——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形成过程的一种方式,地质学报,81(1):127-138
    2.刘春茹,刘秀明,王世杰,张峰,2007,石英裂变径迹蚀刻条件的对比实验研究,地球化学,36(3):323-327
    3.刘春茹,刘秀明,王世杰,姜立君,2007,贵州碳酸盐岩风化壳物源判别的新证据:石英颗粒形态、表面结构特征,矿物学报,27(1):49-56
    4.张信宝,王世杰,贺秀斌,汪阳春,文安邦,2007,西南岩溶山地坡地石漠化分类刍议,地球与环境,35(2):188-192
    5.周梦维,王世杰,李阳兵,2007,石漠化景观生态优化途径初探——以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为例,中国岩溶,26(2):91-97
    6.张苗云,王世杰,洪冰,邱勇军,2007,硫同位素的热电离质谱(TIMS)测定方法,质谱学报,28(2):101-105
    7.张苗云,王世杰,洪 冰,袁向红,吴宗龙,2007,大气降水化学的统计学分析-以浙江中部地区金华市为例,环境化学, 26(5),699-704
    8.程安云,王世杰,李雄耀,李瑞玲,2007,月球南北两极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地球物理学进展,22(4):1070-1074
    9.周梦维,王世杰,李阳兵,2007,喀斯特石漠化小流域景观的空间因子分析——以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为例,地理研究,26(5):897-905
    10.张信宝,王世杰,贺秀斌,汪阳春,何永彬,2007,碳酸盐岩风化壳中的土壤蠕滑与岩溶坡地的土壤地下漏失,地球与环境,35(3):202-206
    11.田蒙奎,上官文峰,王世杰,欧阳自远, 2007,可见光响应光解水制氢的半导体光催化剂研究进展(Visible light-driven semiconductor photocatalysts for the decomposition of water),化学进展(PROGRESS IN CHEMISTRY),19(5):680-688(中文版被SCI收录刊物)。
    12.田蒙奎,蒋丽,上官文峰,王世杰,欧阳自远, 2007,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剂 K4Ce2Ta10O30、K4Ce2Nb10O30 及其固溶体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the visible-light driven photocatalysts K4Ce2Ta10O30, K4Ce2Nb10O30 and their solid solution compounds),物理化学学报(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23(4):466-472(中文版被SCI收录刊物)
    13.刘春茹,王世杰,冯俊明,李雄耀,付绍洪,欧阳自远,郑永春,2007,我国低钛月海型模拟月壤初始物质选择的地球化学依据,矿物岩石,27(3):28-33
    14.刘启明 , 王世杰 , 黎廷宇,2007,贵州凉风洞综合体系的现代生态环境记录,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2(3):261-263
    15.周立旻,Brain A. Tinsley,郑祥民,王世杰,2007,太阳活动驱动气候变化空间天气机制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22(11):1099-1108
    16.Tian, M; Shangguan, WF; Yuan, J; Wang, SJ; Ouyang, Z,2007,Promotion effect of nanosized Pt, RuO2 and NiOx loading on visible light-driven photocatalysts K4Ce2M10O30 (M = Ta, Nb) for hydrogen evolution from water decomposi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DVANCED MATERIALS, 8:82-88
    17.王新平,季宏兵, 王世杰,2007,黔中白云岩风化剖面淋溶实验及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地质论评,53(6):830-838
    18.王济 ,王世杰 ,欧阳自远,2007,贵阳市表层土壤中铅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研究,生态环境,16(4):1154-1159
    19.王济 ,王世杰 ,欧阳自远,2007,贵阳市表层土壤中镍的基线及污染研究,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9(3):115-120
    20.王济 ,王世杰 ,欧阳自远,2007,贵阳市表层土壤中汞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及污染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6(4):1417-1421
    21.王济 ,王世杰 ,欧阳自远,2007,贵阳市表层土壤中镉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研究,环境科学,28(6):1344-1348
    22.王济 ,王世杰 ,欧阳自远,2007,贵阳市表层土壤中铬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研究,环境科学学报,27(7):1189-1196
    23.刘方,王世杰,罗海波,刘元生,何腾兵,龙健,2007,喀斯特森林群落退化对浅层岩溶地下水化学的影响,林业科学,43(2):21-25
    24.李阳兵 , 邵景安, 王世杰, 李荣彪,2007,基于岩溶生态系统特性的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山地学报,25(6):671~677
    25.邵景安,李阳兵, 王世杰, 魏朝富,谢德体,2007,岩溶山区不同岩性和地貌类型下景观斑块分布和多样性分析,自然资源学报,22(3):478~485
    26.张苗云,王世杰,张迎, 邱勇俊, 杜东方, 王娟,2007, 金华市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特征及来源解析,中国环境监测, 23(6),86-92
    27.刘春茹,刘秀明,王世杰,万景林,郑德文,2008,贵州碳酸盐岩风化壳形成年龄的初步判定,原子能科学技术,42(6):568-569
    28.唐将,王世杰,付绍红,孙远东,雷家立,2008,三峡库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学报,45(4):601-607
    29.刘秀明,王世杰,2008,贵州碳酸盐岩风化壳REE超常富集、分异机理探讨,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7(增刊):482-483
    30.罗维均,王世杰,2008,喀斯特洞穴系统中稳定同位素信号传递的研究与展望,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7(增刊):486-488
    31.罗绪强,王世杰,刘秀明,2008,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特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7(增刊):489-490
    32.容丽,王世杰,卢红梅,2008,喀斯特峡谷区石漠化过程中土壤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7(增刊):501-503
    33.杨涛,王世杰,陈波,刘伟,彭韬,2008,贵州山地次生林水土流失初步研究:以普定马官镇老黑潭径流场为例,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7(增刊):520-521
    34.愈国松,王世杰,容丽,2008,茂兰喀斯特森林生境小气候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7(增刊):525-526
    35.刘方,王世杰,罗海波,刘元生,刘鸿雁,2008,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小生境及其土壤异质性,土壤学报,45(6):1055-1062
    36.季宏兵,王世杰,2008,黔中白云岩风化剖面的钕、锶同位素组成及演化,自然科学进展,18(10):1128-1135
    37.王济,曾希柏,王世杰,白玲玉,欧阳自远,2008,贵阳市表层土壤中砷的地球化学基线及污染状况研究,土壤学报,45(6):1159-1163
    38.倪善芹,琚宜文,侯泉林,王世杰,肖玲玲,刘庆,武昱东,2009,铁氧化物在重金属元素迁移风化过程中的作用对比及碳酸盐岩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自然科学进展,19(1):61-68
    39.卢红梅,王世杰,2009,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的物理性质变化,安徽农业科学, 37 (8) : 3621 – 3625, 3644
    40.倪善芹, 侯泉林, 琚宜文, 王世杰, 肖玲玲, 武昱东, 刘庆,2009,北京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中微量元素迁移富集规律,中国科学 (D 辑),39(4): 488-496
    41.李阳兵,王世杰,周梦维,李荣彪,李为海,2009,典型喀斯特小流域景观格局空间分辨率效应———以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为例,地球与环境,37(1):86-90
    42.冯志刚,王世杰,黄伟,刘江,刘秀明,2009,湘西岩溶区风化壳的物源:石英粒度分布特征的指示,矿物岩石,29(1):80 - 85
    43.Jiang Tang, Tangfu Xiao, Shijie Wang, Jiali Lei, Maozhong Zhang, Yuanyuan Gong,Huajun Li, Zengping Ning, Libin He, 2009, High cadmium concentrations in areas with endemic fluorosis: A serious hidden toxin? Chemosphere, 76: 300–305
     
    其它类学术论文
    1 邹永寥,王世杰,1998,古生代海洋地球化学,欧阳自远主编《世纪之交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原子能出版社,p246-250
    2 欧阳自远,王世杰,1998,中国天体化学研究展望,欧阳自远主编《世纪之交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原子能出版社, 176-181
    3 王世杰 (1996),小渡口有孔虫古环境意义的锶同位素判据,涂光炽、欧阳自远主编《地球化学进展》,贵州科技出版社,贵阳p112-117。
    4 Ouyang Ziyuan, Wang Shijie, Li Chunlei, 1996, Space Chemistry, Yan Yi-xun eds., 1994-1996 National Report of space science activity in China, pp47-55
    5 欧阳自远,王世杰, 1996,天体化学,欧阳自远等主编《地球化学: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pp39-47,原子能出版社,北京。
    6 欧阳自远,王世杰, 1996,地球化学和“中国21世纪议程”,欧阳自远等主编《地球化学: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pp187-191,原子能出版社,北京。
    7 欧阳自远,王世杰, 1996,地外物质撞击全球变化,21世纪初科学发展趋势课题组编《21世纪初科学发展趋势》,pp249-251,科学出版社,北京。
    8 王世杰, 1993,高压差热分析方法(HP-DTA)研究钙蒙脱石-氯化钙-水体系中的脱水作用,欧阳自远主编《矿物岩石地球化学新探索》,地震出版社,北京。
    9 王世杰, 2005,喀斯特石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李喜先主编《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pp320-326,科学出版社,北京。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0851-85891334传真:0851-85891334电子邮件:xudan@vip.gyig.ac.cn
    ICP备案序号:黔ICP备130010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