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主任致辞
    • 学术委员会
    • 现任领导
    • 联系我们
  • 科研队伍
    • 院士
    • 杰青类青年
    • 优青类青年
    • 青促会会员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技术队伍
    • 管理人员
  • 科研信息
    • 科研进展
    • 重要项目
    • 获奖情况
    • 代表论文
    • 出版专著
    • 发明专利
  • 开放与合作
    • 学术活动
    • 开放课题
      • 开放课题申请
      • 历届开放课题
  • 研究平台
    • 仪器平台
      • 元素和形态分析系统
      • 微区分析观测系统
      • 同位素分析系统
      • 生物地球化学平台
    • 野外台站
      • 台站简介
      • 工作动态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媒体采访
  • 学生工作
    • 学科介绍
    • 招生目录
    • 研究生导师
    • 学生获奖
  • 党建与文化
  • 人才招聘
  •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友情链接
科研队伍
院士
杰青类青年
优青类青年
青促会会员
研究员
副研究员
助理研究员
技术队伍
管理人员
  • 当前位置:首页科研队伍研究员
  • 研究员
    洪冰
    职  称: 研究员
    邮  件: hongbing@mail.gyig.ac.cn
    地  址: 贵阳市观山湖区林城西路99号
    简历
    1. 2017.01至今,中科院地化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三级); 
    2. 2011.01-2016.12,中科院地化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四级); 
    3. 2003.01-2010.12,中科院地化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4. 1999.01-2002.12,中科院地化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其间,1999.03-2000.03,帝国理工学院环境科学研究中心,英国皇家学会访问学者; 
    5. 1992.11-1998.12,中科院地化所化学分析实验室,研究实习员。 其间,1998.08-1998.10,哥德堡大学无机化学系,瑞典皇家科学院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全球及区域气候变化与环境响应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中国西北干旱环境全新世千年尺度的干湿及夏季降雨突然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2021,参加; 
    2.中国西北内陆泥炭地的碳交换及碳积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2020,主持; 
    3.近南极半岛的泥炭记录的全新世南半球西风的突然变化及其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4-2017,参加; 
    4.末次盛冰期东亚和印度洋夏季风百年/千年尺度的突然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2015,主持; 
    5. 中国大陆泥炭地的固碳动态、变率及可能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0-2013,参加; 
    6.中国东部距今4200年突然气候变化及其对古文明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7-2009,参加, 
    7.泥炭沉积中不同有机组分的14C年龄对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6-2008,主持, 
    8.雨水中硫同位素信号及其对人为活动和自然过程的响应,面上项目,2003-2005,主持, 
    9.泥炭记录的全新世东亚季风突然变化事件及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3-2006,骨干; 
    10.近13Ka以来陆-气系统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与全球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998-2001,参加。 
    二、院/省部级项目 
    1.全新世以来气候快速变化的泥炭记录,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B类),子课题, 2020-2024,主持;
    2.青藏高原估值被与生物多样性,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碳专项,子课题,2009-2012;骨干; 
    3.多通道碳通量自动观测系统平台修购专项,中央级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修购专项,科技部,2011-2012;主持; 
    4.泥炭样品采集与真空前处理系统平台升级改造专项,科技部,2011-2012;主持; 
    5.泥炭湿地生态系统固碳潜力调查,中国外国专家局,2010-2011,主持; 
    6.贵阳市大气降水硫同位素组成,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2003-2005,主持; 
    7.贵阳市管道煤气Hg等微量元素研究,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1995-996,主持。
    社会任职
    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2.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环境地质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获奖及荣誉
    1.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贵州省青年创新人才奖;
    3.浙江省环保科技二等奖;
    4.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奖
    代表论著
    1. Yao Hu, Peng Haijun*, Hong Bing*, Guo Qian, Ding Hanwei, Hong Yetang, Zhu Yongxuan, Cai Cheng, Chi Jingshui. Environmental Controls on Multi-scale Dynamics of Net Carbon Dioxide Exchange from an Alpine Peatland on the East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22,12:791343. 
    2. Haiju Peng, Jinshu Chi, Hu Yo, Qian Guo, Bing Hong*, Hanwei Ding, Yongxuan Zhu, Jie Wang, Yetang Hong. Methane Emissions Offset Net Carbon Dioxide Uptake From an Alpine Peatland on the 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JGR Atmospheres.2021,10.1029/2021JD034671. 
    3. Bing Hong*, Jorge Rabassa, Masao Uchida, Yetang Hong*, Haijun Peng, Hanwei Ding, Qian Guo, Hu Yao. Response and feedback of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and the Southern Westerly Winds to a temperature contrast between the hemispheres during the last glacial–interglacial transitional period. Earth-Science Reviews.2019:197,102917. 
    4. Haijun Peng, Qian Guo, Hanwei Ding, Bing Hong*, Yongxuanzhu, Yetang Hong, Cheng Cai, Yu Wang, Linggui Yuan. Multi-scale temporal variation in methane emission from an alpine peatland on the 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nd associated environmental controls.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19:107616, 276-277. 
    5. Bing Hong, Francoise Gasse, Masao Uchida, Yetang Hong, Xuetan Leng, Yasuyuk Shibata, Ning An, Yongxuan Zhu, Yu Wang. Increasing summer rainfall in arid eastern-Central Asia over the past 8500 years. Scientific Reports. 2014, 4:5279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0851-85891334传真:0851-85891334电子邮件:xudan@vip.gyig.ac.cn
    ICP备案序号:黔ICP备130010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