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主任致辞
    • 学术委员会
    • 现任领导
    • 联系我们
  • 科研队伍
    • 院士
    • 杰青类青年
    • 优青类青年
    • 青促会会员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技术队伍
    • 管理人员
  • 科研信息
    • 科研进展
    • 重要项目
    • 获奖情况
    • 代表论文
    • 出版专著
    • 发明专利
  • 开放与合作
    • 学术活动
    • 开放课题
      • 开放课题申请
      • 历届开放课题
  • 研究平台
    • 仪器平台
      • 元素和形态分析系统
      • 微区分析观测系统
      • 同位素分析系统
      • 生物地球化学平台
    • 野外台站
      • 台站简介
      • 工作动态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媒体采访
  • 学生工作
    • 学科介绍
    • 招生目录
    • 研究生导师
    • 学生获奖
  • 党建与文化
  • 人才招聘
  •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友情链接
科研队伍
院士
杰青类青年
优青类青年
青促会会员
研究员
副研究员
助理研究员
技术队伍
管理人员
  • 当前位置:首页科研队伍研究员
  • 研究员
    廖鹏
    职  称: 研究员
    电  话: 18018718454
    邮  件: liaopeng@mail.gyig.ac.cn
    地  址: 贵阳市观山湖区林城西路99号
    简历
    廖鹏,1986年12月出生。华中科技大学学士(2010年)和硕士(2013年)。2016年12月博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期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进行了为期1年的联合培养。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在南方科技大学工作(博士后、助理研究员、研究助理教授、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核心成员)。2020年9月开始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胶体地球化学,主要运用水化学、胶体化学、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等理论,通过多学科交叉、多尺度和多方法的综合研究,系统阐释天然有机质-金属胶体在地表水-地下水系统中的形成、结构、稳定性、活性、迁移转化行为及其对碳、铁、硫、砷、铬、磷、汞的环境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擅长运用理论、野外观测、实验室机理实验、先进表征技术、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胶体和污染物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和动力学。在上述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还致力于向环境地球化学的工程应用拓展,开发了多项地下水重金属和有机物的原位修复和资源回收技术。截止2022年10月,累计发表论文40余篇(NI论文25篇)。所有论文累计引用> 1500 次(google scholar)。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件(地下水修复技术方面)。获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优秀审稿人奖,担任Sustainable Horizons期刊编委。
    研究方向
    1. 环境胶体地球化学 
    2. 有机质-金属界面地球化学
    3. 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动力学 
    4. 地下水修复技术和原理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42177237,潜流带硫化物对NOM-Fe胶体地球化学性质和环境行为的影响机理,在研。 
    2. 城镇难降解黑臭废水的新型电化学原位高效处理技术及示范研究,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 在研,主持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20YFC1807301,重金属选择性响应材料与多组分抗干扰技术研制,在研 
    4.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团队项目(核心),2017ZT07Z47,创新性水处理先进环境材料研究团队,在研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主持),41703128,潜流带中有机质-铁胶体的形成和稳定性机制及其对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已结题 
    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等),L2170140,还原性硫对有机质-铁胶体的组成和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已结题 
    7.深圳市基础研究项目(自由探索),JCYJ20170307110055182,茅洲河河水与地下水交互带中有机质-铁纳米胶体的形成机制及其环境效应,已结题
    社会任职
    1.Sustainable Horizons期刊编委 
    2. 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委会委员
    获奖及荣誉
    1.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优秀审稿人 
    2. 贵州省千人创新创业人才 
    3. 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核心成员
    4.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卓越博士后
    5. 上海同济高廷耀杰出青年博士人才奖学金
    6. 奥加诺(水质与水环境)奖学金一等奖
    代表论著
    1. Xie, S.W., Li, C., Liao P.*, Wang, J.F., Chen, J.A., Qian, A., Zhang, Y., Wei, T.W., Cheng, D., Jia, M.Q. Experimental and modeling evidence of hydroxyl radical production in iron electrocoagulation as a new mechanism for contaminant transformation in bicarbonate electrolyte. Water Research. 2022,220, 118662.
    2. Liao P., Pan C., Ding W. Y., Li W. L., Yuan, S. H., John Fortner., Daniel, Giammar. Formation and Transport of Cr(III)-NOM-Fe Colloids upon Reaction of Cr(VI) with NOM-Fe(II) Colloids at Anoxic-Oxic Interfac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0, 54, 7, 4256?4266.
    3. Li B. R., Liao P.*, Xie L., Li Q. Q., Pan C., Ning Z. G., Liu C. X.* Reduced NOM Triggered Rapid Cr(VI) Reduction and Formation of Cr(III) Colloids in Anoxic Environments. Water Research. DOI: 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20.115923.
    4. He L. Y., Xie L., Wang D. J., Li W. L., John D. Fortner, Li Q. Q., Duan Y. H., Shi Z. Q.,  Liao P.*, Liu C. X*. Elucidating the Role of Sulfide on the Stability of Ferrihydrite Colloids under Anoxic Condition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9,53, 4173?4184.
    5. Li Q. Q., Xie L., Jiang Y., John D. Fortner, Yu K., Liao P.*, Liu C. X. Formation and Stability of NOM-Mn(III) Colloids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Water Research. 2019, 149, 190-201.
    6. Liao P., Yu K., Lu Y., Liang Y. Z., Shi Z. Q. Extensive Dark Production of Hydroxyl Radicals from Oxygenation of Polluted River Sediment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9, 368, 700?709.
    7. Liao P., Li W. L., Jiang Y., Wu J. W., Yuan S. H., John D. Fortner, Daniel E. Giammar. Formation, Aggregation, and Deposition Dynamics of NOM-Iron Colloids at Anoxic?Oxic Interfac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 51, 12235–12245.
    8. Liao P., Li W. L., Jiang Y., Yuan S. H. Effect of Reduced Humic Acid on the Transport of Ferrihydrite Colloids Under Anoxic Conditions. Water Research, 2017, 109, 347–357.
    9. Liao P., Yuan S. H., Wang D. J. Impact of redox reactions on colloid transport in saturated porous media: An example of ferrihydrite colloids transport in the presence of sulfide.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6, 50, 10968–10977.
    10. Liao P., Yuan S. H., Chen M. J., Tong M., Xie W. J., Zhang P. Regulation of electrochemically generated ferrous ions from an iron cathode for Pd-catalytic transformation of MTBE in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 47, 7918–7926.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0851-85891334传真:0851-85891334电子邮件:xudan@vip.gyig.ac.cn
    ICP备案序号:黔ICP备130010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