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主任致辞
    • 学术委员会
    • 现任领导
    • 联系我们
  • 科研队伍
    • 院士
    • 杰青类青年
    • 优青类青年
    • 青促会会员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技术队伍
    • 管理人员
  • 科研信息
    • 科研进展
    • 重要项目
    • 获奖情况
    • 代表论文
    • 出版专著
    • 发明专利
  • 开放与合作
    • 学术活动
    • 开放课题
      • 开放课题申请
      • 历届开放课题
  • 研究平台
    • 仪器平台
      • 元素和形态分析系统
      • 微区分析观测系统
      • 同位素分析系统
      • 生物地球化学平台
    • 野外台站
      • 台站简介
      • 工作动态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媒体采访
  • 学生工作
    • 学科介绍
    • 招生目录
    • 研究生导师
    • 学生获奖
  • 党建与文化
  • 人才招聘
  •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友情链接
科研队伍
院士
杰青类青年
优青类青年
青促会会员
研究员
副研究员
助理研究员
技术队伍
管理人员
  • 当前位置:首页科研队伍副研究员
  • 副研究员
    林庆华
    职  称: 副研究员
    电  话: 0851-85891248
    邮  件: linqinghua@vip.skleg.cn
    地  址: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林城西路99号;550081
    简历
    1984年9月-1989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9年9月-1996年9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内容:环境评价及环境模型。
    1996年10月-1998年2月,先后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和新罕布什尔大学作访问学者。工作内容:土壤微量气体释放的模型模拟。
    1998年3月至今,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内容:泥炭同位素及过去全球变化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项目:《贫营养泥炭的碳氢氧同位素与过去气候变化》
    2.参加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泥炭记录的全新世东亚季风突然变化事件及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3.参加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全新世陆—气系统的物质能量交换与全球变化》
    社会任职
     
    获奖及荣誉
    2004年度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新世陆—气系统的物质能量交换与全球变化》,排名第3)
    代表论著
    1.   Y.T. Hong, B. Hong, Q.H. Lin, Y.X. Zhu, etc, Inverse phase oscillations between the east Asian and Indian Ocean summer monsoons during the last 12000 years and paleo-El Niro,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31(2005), 337-346.
    2.   Y.T. Hong, B. Hong, Q.H. Lin, Y.X. Zhu, etc, Correlation between Indian Ocean summer monsoon and North Atlantic climate during the Holocene,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11(2003), 371-380.
    3.   Y.T. Hong, Z.G. Wang, H.B. Jiang, Q.H. Lin, B. Hong, etc., A 6000-year record of changes in drought and precipitation in northeastern China based on a d13C time series from peat cellulose,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185(2001), 111-119.
    4.   XU Hai, Hong Yetang, LIN Qinghua, HONG Bing, JIANG Hongbo & ZHU Yongxuan, Temperature variations in the past 6000 years inferred from d18O of peat cellulose from Hongyuan,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Vol. 47 (2002), No. 18, 1578-1584.
    5.   洪冰,林庆华,朱咏煊,冷雪天,王羽,洪业汤,红原泥炭苔草的碳同位素组成与全新世季风变化,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Vol. 22(2003),99-103.
    6.    林庆华,洪业汤,朱咏煊,董丽敏,王羽,冷雪天,李汉鼎,中国典型泥炭区现代植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在古环境研究中的意义,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Vol. 20(2001),93-97.
    7.   洪业汤,洪冰,林庆华,朱咏煊,姜洪波,王羽,过去5000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的泥炭纤维素碳同位素记录,第四纪研究,Vol. 23(2003),485-491.
    8.   林庆华,冷雪天,洪冰,大兴安岭近1000年气候变化的泥炭记录,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Vol. 23(2004),15-18.
    9.   林庆华,冷雪天,洪冰,小兴安岭过去5000年的泥炭d13C记录,地球与环境,Vol. 32(2004),50-54.
    10.   洪冰,林庆华,洪业汤,朱咏煊,王羽,冷雪天,全新世青藏高原东部西南季风的演变,地球与环境,Vol. 32(2004),42-49.
    11.   林庆华,红原泥炭纤维素的稳定碳同位素序列与10000年的气候变化,2002,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0851-85891334传真:0851-85891334电子邮件:xudan@vip.gyig.ac.cn
    ICP备案序号:黔ICP备130010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