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主任致辞
    • 学术委员会
    • 现任领导
    • 联系我们
  • 科研队伍
    • 院士
    • 杰青类青年
    • 优青类青年
    • 青促会会员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技术队伍
    • 管理人员
  • 科研信息
    • 科研进展
    • 重要项目
    • 获奖情况
    • 代表论文
    • 出版专著
    • 发明专利
  • 开放与合作
    • 学术活动
    • 开放课题
      • 开放课题申请
      • 历届开放课题
  • 研究平台
    • 仪器平台
      • 元素和形态分析系统
      • 微区分析观测系统
      • 同位素分析系统
      • 生物地球化学平台
    • 野外台站
      • 台站简介
      • 工作动态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媒体采访
  • 学生工作
    • 学科介绍
    • 招生目录
    • 研究生导师
    • 学生获奖
  • 党建与文化
  • 人才招聘
  •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友情链接
科研队伍
院士
杰青类青年
优青类青年
青促会会员
研究员
副研究员
助理研究员
技术队伍
管理人员
  • 当前位置:首页科研队伍副研究员
  • 副研究员
    刘秀明
    职  称: 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电  话: 0851-5891331
    邮  件: liuxiuming@vip.skleg.cn, liuxm@mail.gyig.ac.cn
    地  址: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林城西路99号;邮编 550081
    简历
    1992年9月-1996年7月:昆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系地质矿产勘探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6年9月-1999年5月:昆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系硕士研究生,地质矿产勘探专业,主要从事区域成矿预测研究,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9年8月-2003年9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地球化学专业,主要从事碳酸盐岩风化成土地球化学研究
    2003年9月-2004年9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工作内容:风化壳年代学研究,负责多道能谱仪(核素的α、γ测定)、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技术和管理。
    2004年9月至今: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工作内容:喀斯特生态地球化学、第四纪地质与年代学,负责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技术与管理。
    研究方向
    地质矿产勘探(1996年-1999年)
    这是在昆明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工作,主要研究新疆阿勒泰地区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烃碱流体-热水沉积),并进行区a成矿预测。
     
    微体生物化石地球化学古环境记录研究(1999年-2002年)
    这是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部分工作,主要利用Sr同位素及微量元素比值来反演泥河湾盆地第四系地层有孔虫的宿生环境(回答海陆相之争论)。
     
    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地球化学研究(1999年至今)
    这项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贵州高原面碳酸盐岩上覆厚层土状堆积物进行物源辨析,二是研究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各性质元素的迁移、富集规律。
     
    贵州高原的隆升历史及其构造-气候事件的年代学研究(2003年至今)
    以贵州高原各级大地貌面上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层状洞穴、阶地作为具体对象,应用石英裂变径迹方法、宇宙成因核素10Be-26Al方法测定其形成年代,并提取其蕴藏的构造-气候演化替代指标,重建贵州新生代以来地质演化历史的基本轮廓。
     
    喀斯特生态地球化学(2007年至今)
    针对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及其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石漠化过程中土壤-植被关联退化的生物地球化学机理,并探求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植被系统的适应或响应机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2004年-2006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黔中夷平面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次生石英裂变径迹年代学及意义研究”
    2.2007年-2009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岩溶地区植被覆盖度与土壤CO2稳定碳同位素相关性的微生物学机制”
    3.2006年承担973项目子课题“贵州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上覆土层的物质来源研究”
    4.2008年承担贵州省自然科学技术基金项目“岩溶山地受损生态系统自然恢复过程的微生物生态响应及意义”
    社会任职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会员
    中国物理学会固体核径迹专业委员会委员
    代表论著
    1. 刘秀明,王世杰,孙承兴等. (古)盐度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锶同位素. 矿物学报. 2000,20(1):91-96
    2.  刘秀明,王世杰,贾玉鹤等. 埋藏后生作用对生物壳体锶同位素影响研究. 矿物学报. 2000,20(3):314-320.
    3.  刘秀明,王世杰,冯志刚等. 贵州岩溶区镶嵌景观上覆土层的粒度分布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中国岩溶. 2002,21(4):245-251.
    4. 刘秀明,王世杰,欧阳自远. 大气圈和水圈物质组成的演化及其对表生地质作用的制约. 第四纪研究. 2002,22(6):56-62
    5.  刘秀明,贾玉鹤,王世杰等. 生物壳体锶同位素地球化学恢复盆地古水文-以泥河湾盆地为例. 湖泊科学. 2001,13(3):211-219.
    6. 刘秀明,王世杰,孙承兴等. 石灰土物质来源的判别—以黔北、黔中几个剖面为例.土壤. 2004,36(1):30-36
    7.  Liu Xiuming, Wang Shijie and Zhang Feng. Fission track dating of authigenic quartz in red weathering crusts of carbonate rocks in Guizhou province.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04, 78(5):1136-1142.
    8.  Liu Xiuming, Wang Shijie and Jia Yuhe. Geochemical Evidence for Existence of Inland Foraminifera in the Nihewan Basin, China. Geochim. Cosmochim. Acta.(Supplement), 2002 , Abstract:A386.
    9. Liu Xiuming, Wang Shijie and Zhang Feng. Fission Track Dating of Authigenic Quartz from the Red Residua Overlying Carbonate Rock in Guizhou, China. Geochim. Cosmochim. Acta.(Supplement), 2003, Abstract:A258.
    10. 王世杰,刘秀明,贾玉鹤等. 泥河湾盆地第四系有孔虫化石群锶同位素及其古环境意义. 第四纪研究. 2000,20(3):302
    11. 王世杰,刘秀明,贾玉鹤等. 陆相有孔虫形成环境的地球化学证据-以小渡口剖面为例. 中国科学. 2001,31(8):677-682
    12. Wang Shijie, Liu Xiuming, Jia Yuhe et. al. . Geochemical evidence for non-marin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foraminiferal fossils from the Nihewan basin, China. Science in China (D), 2002, 45(6):503-511
    13.   王世杰, 刘秀明, 张峰.  贵州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次生石英的裂变径迹测年研究. 地球化学,2005,34(1):33-40
    14.   冯志刚,王世杰,刘秀明等. 碳酸盐岩风化壳母岩的不均一性:来自粒度分析的证据.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30(6):635-643.
    15.   孙承兴,王世杰,刘秀明. 风化壳剖面的定年研究.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0,19(1):54-58.
    16.   孙承兴,王世杰,刘秀明. 碳酸盐岩风化壳岩-土界面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过程——以贵州花溪灰岩风化壳剖面为例. 矿物学报.2002,22(2):126-132.
    17.   冯志刚,王世杰,孙承兴,刘秀明. 岩溶地区缺失原岩残余结构红色风化壳的粒度分布特征及成因指示——以贵州平坝为例. 矿物学报. 2002,22(3):243-248.
    18.   冯志刚,王世杰,孙承兴,刘秀明. 岩溶地区土状堆积物物质来源判别的实用指标——粒度分布特征. 中国岩溶. 2002,21(2):73-78.
    19.   王世杰,孙承兴,冯志刚,刘秀明.. 发育完整的灰岩风化壳的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矿物学报. 2002,22(1):19-29.
    20.   冯志刚,王世杰,孙承兴, 刘秀明. 岩溶区红色风化壳物源示踪的有效方法——粒度分析. 第四纪研究. 2003,23(5):583.
    21.   冯志刚,王世杰,孙承兴,刘秀明.. 岩性不均一的灰岩风化壳发育特征——贵阳花溪剖面粒度分布特征的指示. 中国岩溶. 2003,22(3):197-202.
    22.   李艳丽, 孙承兴, 王世杰 , 刘秀明. 贵州平坝白云岩风化壳稀土超常富集层中稀土赋存状态的研究. 地球化学. 2003,33(6 ):627-633
    23.   JI Hongbing, WANG Shijie, OUYANG Ziyuan, ZHANG Shen, SUN Chenxing, LIU Xiuming, ZHOU Dequan. Geochemistry for red residua underlying dolomites in Karst Terrains of Yunnan-Guizhou Plateau: Ⅰ. The formation of the Pingba profile, Chemical Geology, 2004,203(1/2): 1-27.
    24.   JI Hongbing , WANG Shijie, OUYANG Ziyuan, ZHANG Shen, SUN Chenxing, LIU Xiuming, ZHOU Dequan.Geochemistry for red residua underlying dolomites in Karst Terrains of Yunnan-Guizhou Plateau: Ⅱ. The mobility of rare earth elements during weathering Chemical Geology, 2004, 203(1/2): 29-50.
    25.   罗维均,王世杰,刘秀明.洞穴现代沉积物δ13C值的生物量效应及机理探讨:以贵州4个洞穴为例.地球化学,2007,36(4):344-350
    26.   罗绪强,王世杰,刘秀明.稳定氮同位素在环境污染示踪中的应用进展.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7,26(3):295-299
    27.   罗绪强,王世杰,刘秀明. 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的氮源及氮素吸收.生态学杂志,2007,26(7):1094-1100
    28.   冯志刚,王世杰,刘秀明,罗维均.微地域搬运-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形成过程的一种方式.地质学报,2007,81(1):127-138
    29.   冯志刚,王世杰,罗维均,刘秀明,王清良,史文革.不同前处理方法对红色风化壳粒度测试结果的影响.矿物学报,2006,26(1):1-7
    30.   刘春茹,刘秀明,王世杰,张峰.石英裂变径迹蚀刻条件的对比实验研究.地球化学,2007,36(3):171-175
    31.   Liu Xiuming,Wang Shijie,Jiang Lijun and Liu Chunru.Si and O isotopic evidence for the genesis of the secondary quartz in red weathering crusts of carbonate rocks in Guizhou Province.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Goldschmidt Conference Abstracts,2007:A592
    32.   罗维均,王世杰,刘秀明. 中国大气降水δ18O区域特征及其对古气候研究的意义.地球与环境,2008,36(1):47-55.
    33.   刘春茹,刘秀明,王世杰,万景林,郑德文. 贵州碳酸盐岩风化壳形成年龄的初步判定.原子能科学技术,2008,42(6):568-569.(EI)
    34.   姜立君, 王世杰, 刘秀明, 田世洪. 贵州碳酸盐岩风化壳中晶体石英形成条件分析: 氧同位素证据. 矿物学报, 2008,29(1):75-81.
    35.   姜立君, 王世杰, 刘秀明, 田世洪. 贵州碳酸盐岩风化壳中晶体石英的硅同位素组成及硅质来源探讨. 地球与环境, 2008,37(1):20-27.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0851-85891334传真:0851-85891334电子邮件:xudan@vip.gyig.ac.cn
    ICP备案序号:黔ICP备13001045号-1